干槽症是拔牙的一种相对常见的并发症,拔牙后约三四天即可确诊。具体原因目前仍有争议,一般认为是伤口感染引起的。
干槽症可分为腐败型和非腐败型。腐败类型更常见。目测可发现空牙套缺损、牙槽骨周围灰白色假膜、牙套伤口明显腐烂物质、牙龈周围红肿、恶臭、局部淋巴肿胀、全身发热低烧。患者的意识症状会导致伤口疼痛,精神状态也会受到影响。
干牙套的治疗顺序如下:第一步是清洗伤口,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反复清洗,直至牙套内的腐坏物完全清除;第二步是隔离外部刺激,碘仿纱布可用于放置在牙套中,从而形成相对封闭的环境并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。
临床上,也可采用刮擦法促进牙窝内再次形成血凝块,然后研磨牙齿和棉絮按压伤口半小时,以保护血凝块。在此期间,病人不能吐痰或打开伤口。半小时后,病人不能舔伤口、刷牙或咀嚼。目的是保护血凝块并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。
干槽症主要发生在拔除第三磨牙(智齿)后,占发病率的50%以上。因此,拔除第三磨牙后必须注意术后护理。
原创文章,作者:杰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uanyuege.com/1155.html